台南安平






簡介
台南安平是台灣早期開發重點地區,走在古樸的巷弄中,來一碗風味獨特的小吃,安平的魅力如同舞台上退下的首席女伶,即便絢爛歸於平淡,舉手投足之間仍有萬般風情。



億載金城






簡介

億載金城又名「二鯤鯓砲台」,源於「牡丹社事件」所引起的日軍犯台事件,當時欽差大臣沈葆禎奏請朝廷架設仿西式的砲台獲得批准,於光緒元年請法籍工程師所設計,耗費兩年時間於光緒2年完成,為台灣第一座西式砲台。億載金城的外圍有道護城濠,上有引橋相連,此引橋原為木橋,現則改為水泥橋;城門內外有沈葆禎手寫的「億載金城」和「萬流砥柱」字跡。
億載金城內部的構造,當時為達軍事用途,所以設計成四角凸出,可用來放置大砲,而中央凹入的場地則是用來操練軍隊。


 




周氏蝦捲






簡介
安平最常為人推薦的當地小吃,就是周氏蝦捲。已有五十年歷史的老店,採用新鮮的火燒蝦,加以上等豬絞肉、魚漿、鮮蔥配料均勻混合,再裹以豬腹膜與特製裹粉,炸至表面金黃,就是外皮酥脆、內餡柔軟有彈性的周氏蝦捲。



天從伯魚丸湯






簡介
百年老店的小吃攤──「天從伯魚丸湯」,之所以能維持百年,在於完全遵循古法製作。在材料上為求魚丸的口感,放棄一般魚丸以鯊魚和虱目魚打成魚漿的方式,代之以虱目魚和旗魚,作成的魚丸口感極棒。



安平「同」字號豆花店






簡介
吃一口安平「同」字號豆花店的豆花,滑嫩細緻的口感、紮實的黃豆風味,絕對讓人大呼:「同樣是豆花,怎麼差這麼多?」店內的豆花遵循古法製造,採用大量黃豆為原料,添上少許石膏粉、地瓜粉跟砂糖,加上細膩的製作手法,吃起來風味獨具。



安平古堡






簡介
明朝(1624年)時,荷蘭人為了與中國通商,在安平興建城堡,初名為「奧倫治城」,後改名為「熱蘭遮城」。鄭成功打敗荷蘭後,將此區改為安平鎮,民間則稱此城為「安平城」,或「王城」、「磚城」、「紅毛城」。
今日所見到的安平古堡,多半為日軍在1930年重築,像是城堡上面的西式洋樓,原為日本海關宿舍,在民國64年重新規劃為展示紀念館,內部展出安平史蹟,包括有荷蘭時期所築「熱蘭遮城」的模型,及荷蘭人的經商情形;展出物品多半出自奇美博物館。



安平天后宮






簡介
相傳明永曆年間,鄭成功準備率軍抵台灣之時,由福建湄洲恭請了三尊媽祖神像,作為護軍之神。當軍隊抵鹿耳門港,因港口淤積,大船不能進入,鄭成功乃設香立案請求媽祖保佑。祈拜後,水漲數尺,船隻得以順利入港,並驅走荷蘭人。為感恩媽祖的庇祐,便在安平鎮的渡口興建天后宮。
安平地區的人民盛行信仰保生大帝和媽祖,這是因為安平人民早期捕魚維生,所以對於守護生命和海洋的保生大帝和媽祖,就特別的敬仰。



安平小砲台






簡介
安平小砲台為清道光20年時中英爆發鴉片戰爭時,在台灣道姚瑩建議下,於全台17處設海防,安平區因位置重要,共設立了四處砲台,「安平小砲台」就是其中之一。安平小砲台可是小而安全,除在花崗岩砲台基座上置有大砲外,在底座下還設有避砲室。不過因曾文溪挾帶大量泥沙,內海淤塞,砲台離海岸越來越遠,已失去海防的功能。



延平老街






簡介
安平有三條古街:延平街、中興街與效忠街,其中延平街又稱「臺灣第一街」,乃是台灣開發早期人氣超旺的第一條商業街;當年街道商店林立,來往商賈熱絡。捨去繁榮熱鬧,百年前一、二層樓高的洋房,比起現代動輒十幾層的樓房,雖然矮了一截,幽深的巷弄、古樸的建築卻是別有一番味道。走在靜謐的老街中,細心點的遊客只要隨意轉移視線,處處都能發現古意,建築上的「厭勝物」(避邪物)就是一個絕佳例證。



海山館(安平鄉土館)






簡介
走訪效忠街,蜿蜒中來到52巷,柳暗花明處正是白牆紅柱的海山館,安靜等待訪客的到來。建於18世紀的海山館,並不豪華,卻自有一股清靜簡樸之美。當年清軍大敗鄭成功,從福建沿海調遣軍隊駐守安平,來自各地的軍人就在海山館設立廟堂,分別祭祀媽祖、五帝爺等神祇,祈求平安的同時也作為休息、交誼處所。
日治時代的海山館,輾轉成為民宅,光復後由政府收回整建,規畫成「安平鄉土館」,展示安平當地的文物、民間藝術等珍貴資料。



英商德記洋行






簡介
創立於1858年,為台灣五大洋行之一,屬英屬東印度公司,主要是經營茶葉出口貿易,不過隨著安平港泥沙不斷淤積,加上日本統治時期,貿易全被日商壟斷,這些外商也紛紛倒閉遷移。
今日德記洋行早已失去商業的功能,但它白色的優雅外觀,配上拱圈迴廊,與屋外一大片的庭園,仍一樣的典雅有氣質。現在洋行在奇美公司捐贈下,已規劃為「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」,以蠟像展出台灣早期生活樣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ヨウ-リ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